近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行动方案》中明确,实施设备更新活动,重点聚焦工业、农业等七大领域,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
蔡司积极响应设备更新政策号召,提供三坐标测量设备升级改造服务,推动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行业客户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提质增效。
目前,针对已经服役10年甚至20年的蔡司三坐标测量机,蔡司提供ZEISS PerformanceFit焕新性能升级综合改造包。该综合改造包包括一个新节能数字控制系统、一个适用于当前蔡司所有接触式及光学探头的新传感器接口、可节省压缩空气和能源的新集成功能ZEISS AirSaver和ZEISS PowerSaver,以及新外罩。
焕新性能升级套件,全面更新,媲美新机
ZEISS PerformanceFit可将已成功使用多年的旧版三坐标测量机通过改造升级至最新技术标准。改造后的机器更节能、更快速且更可靠,性能显著提高,能源消耗减半,节省大量资源。
考点 1: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作家的现实观念(单选)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作家们关于现实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关注心理的现实,体现出对现实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考点 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单选)
总体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具有悲观主义色彩。
考点 3:梅特林克《青鸟》(单选)
梅特林克的《青鸟》通过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历史乐观主义思想。★考点 4: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简答)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家作品有:保尔·瓦莱里,后期象征主义在法国最主要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海滨墓园》。里尔克,现代德语文学中最为杰出的象征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杜伊诺哀歌》以及《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英语文学中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包括诗人阿瑟·西蒙斯、T.S.艾略特与威廉·叶芝,以及剧作家约翰·沁孤等。
★考点 5:沙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在题材运用上的主要特色(论述)
(1)象征主义者认为一切都可以作为素材。因为美并不来自素材,而来自对素材的组织,所以波德莱尔提出了“恶之花”的基本思想。1857 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问世。它首先是在诗歌领域,紧接着在整个文学艺术界产生了爆炸般的效果。这部诗集后来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的转折点。在此后的19 世纪60
年代,一些深受《恶之花》影响的年轻诗人陆续崭露头角。
(2)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他不仅是才华出众的象征主义诗人,同时还是优秀的文艺评论家。其诗集《恶之花》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奠定了象征主义的基本模式,用宗教诗歌一般的语言,赞颂人性里的“邪恶”,直视人性中黑暗的深渊,希望借此实现道德的升华和灵魂的解脱。
考点 6:象征主义流派产生的标志(单选)
1886 年 9 月 15 日,诗人莫利亚斯发表了《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名称去称呼早已出现的反传统的诗人们,同时阐述了象征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一宣言标志了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考点 7: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取得的重要成就(论述)
(1)瓦莱里是法国后期象征派中最主要的代表,他提出了“纯诗”的主张,认为诗歌的关键在于语言形式,“它应当被理解为一种探索一一探索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效果,或者毋宁说是词语的各种联想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效果”。强调将创作的理智与象征主义的诗情相结合。
(2)里尔克是现代德语文学中最为杰出的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作品带有世纪交替时代的复杂感情和思想,具有神秘哀伤和梦幻的世纪末情调,语言简练,富有音乐性和雕塑感,音乐感尤其突出。他的诗歌尤其强调独创性,最常用的题材是死亡。他认为作者应当从自己的内在“自然”寻找题材,同时尽量避开通常的形式和主题,而从自身内部找到作品产生的必然。
(3)爱尔兰诗人叶芝理想的世界是“中古拜占庭文化”。他认为拜占庭文化所代表的是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宗教与文艺相和谐的世界。他早期的作品承袭了唯美主义逃避现实的倾向其诗作富有神秘感和哲理性。
考点 8:象征主义的产生(单选)
象征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的美国作家爱伦·坡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爱伦·坡的《诗歌原理》对波德莱尔的美学观念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考点 9:马里内蒂(单选)
马里内蒂是意大利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未来主义的创始人。在《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一文中,马里内蒂要求消灭形容词、副词,甚至标点符号,主张使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把名词成双重叠进行类比。考点 10:阿尔弗雷德·雅里(单选)
阿尔弗雷德·雅里是法国戏剧家,他的《愚比王》(又译为《乌布王》)是对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戏仿。
★考点 11:杜夏丹《月桂树被砍掉了》(单选)
严格意义上的意识流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80 年代后期。法国诗人杜夏丹的《月桂树被砍掉了》首次运用“内心独白”的写法,文学史家将该作品的出现,作为意识流文学的真正开端。考点 12: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单选)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被誉为视角转换的经典之作,通过南方世家康普生家族的分崩离析,真实呈现出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与古老的庄园制经济趋向崩溃。
★考点 13: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论述)
(1)意识流文学推翻了传统文学中对时空关系的处理方式,根据再现人物心理真实的需要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
(2)意识流小说频繁调整、转换叙述视角,使多位人物的意识杂然并呈,透过不同人物的眼光和思维的“滤镜”看待世界,突出被感受、被再现的图景中所包含的观察者的主观干预,同时也体现出每一个主观角度的局限性。
(3)与上述两方面的艺术特征相联系的是,为了充分表现作家们心目中真实的人性与真实的生活本质,作家们忠实于主观世界的描摹而淡化外部故事情节的叙述,因而使作品缺乏对传统意义上完整的、遵从时间与空间上的逻辑顺序的故事与人物命运的交代。
(4)意识流文学中人物的意识活动具有鲜明的流动性、非逻辑性与纷乱无序性。(5)意识流作家常常采取象征、暗示、比喻等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微妙的感受,以及由某事件触发而产生的独特印象,并使作品产生浓郁的诗意。
考点 14:“意识流”的提出(单选)
意识流小说是以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意识流”本来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 1884 年首次提出的。
★考点 15:意识流文学在内容上的基本特征(简答)
(1)意识流文学强调对人物真实的心灵世界的描摹,由此来表现在机械文明戕害人性、传统价值观失落、战争与暴力摧毁了人们对未来理想的信念的背景下,现代西方人精神上的惶惑、孤独、焦虑与恐惧,反映他们日趋严重的与社会、与文明之间的疏离感、异化感。
(2)在冷若冰霜的商品法则面前,在人性受到严重压抑、人与人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精神壁垒的环境中,意识流作家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孤独感和异化感,还从他们身上揭示出某些现代社会中最欠缺、最可贵的东西,即同情、谅解、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考点 16:表现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的口号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主义通过夸张、变形和怪诞的手法来强化或外化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或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因而并不强调刻画形象、塑造人物,而只把人物作为某种思想和观念的类型或象征,在戏剧中尤其如此。
★考点 17:斯特林堡“梦幻剧”(单选、填空)
确立了表现主义戏剧基本艺术风格,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的是斯特林堡的三部“梦幻剧”,分别是《到大马士革去》三部曲、《梦幻剧》和《鬼魂奏鸣曲》。 第二章 英国文学
考点 1:“爱德华时代的作家”(填空)
20 世纪初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阿诺德·贝内特和约翰·高尔斯华绥三人,被弗吉尼亚·伍尔夫称为属于“爱德华时代的作家”。
★考点 2:乔治·威尔斯(单选)
乔治·威尔斯以科幻小说创作著称,他把自己的科幻小说称为“科学传奇”,以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为主旨。
★考点 3:乔治·威尔斯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简答)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既是小说家,又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先后创作了 50 部长篇小说,数部短篇小说集及其他作品,尤以科学幻想小说和描写城市小人物的小说著称。他把自己的科幻小说称为“科学传奇”,以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为主旨。
(1)科学幻想小说
在科学幻想小说中,乔治·威尔斯通过离奇怪诞的情节,预言了科技发展与滥用将会造成的可怕后果,对现代社会的弊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描写城市小人物的小说
他描摹的城市小人物既可笑又可悲的性格,显示出他对以萨克雷、狄更斯为代表的幽默讽刺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这类小说大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摹写小职员、店员或学徒的喜怒哀乐。他笔下的主人公往往由于贫困乏味的生活而具有锱铢必较的性格特征,体现出现代社会中小人物的庸俗气质。作家借此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末世及其后社会道德与伦理的批判,这方面的代表作有《托诺-邦盖》等。★考点 4:约翰·高尔斯华绥(单选、填空)
约翰·高尔斯华绥以巨著《福赛特家史》(又译为《福赛特世家》)三部曲,荣获1932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福赛特世家》与《现代喜剧》这两组三部曲生动地塑造出一系列被“财产意识”浸透了全部生命的“福赛特人”的典型形象。
考点 5:毛姆(单选)
毛姆的主要成就就是小说创作,其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考点 6:W.H.奥登(单选)
20 世纪 20-30 年代英国左翼青年作家的领袖、20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是 W.H.奥登。考点 7:乔伊斯(单选)
创造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小说的高峰之作的,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考点 8: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单选、名词解释)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原是他为剑桥大学“克拉克讲座”所作的讲稿,含导言、故事、人物(上)、人物(下)、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结语九个部分,被誉为“20 世纪世界文坛难得的一部小说评论著作”,其中关于“圆型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定义,已成为 20 世纪文学评论的著名论断。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被誉为“20 世纪世界文坛难得的一部小说评论著作”。(单选)★考点 9:E.M.福斯特《印度之行》(填空、名词解释)
英国作家 E.M.福斯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印度之行》,通常被公认为是其最杰出的作品。他以丰富而含混的象征艺术表现了大英帝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骄横跋扈与仗势欺人,反映了英国殖民政策和印度人民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
英国作家 E.M.福斯特的小说代表作《印度之行》反映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和印度人民之间难以化解的种族矛盾。(填空)
考点 10:多萝西·理查森(单选)
女作家多萝西·理查森是意识流小说在英国的重要先驱。她以个人生活经历与心理体验为素材写作的十二卷本意识流小说是《人生历程》。
考点 11:“反乌托邦”三部曲(填空)
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和赫胥黎的《美好的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 年》一起,被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考点 12:劳伦斯小说《虹》的主题内涵(单选、填空、论述)
(1)《虹》以史诗般的格局,一方面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和心灵历程追述了英国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变迁,揭示了 19 世纪后半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又以英国小说史无前例的热情和深度探讨了有关建立新的两性关系的问题。
(2)小说的主题是布兰文家族三代人的爱情生活。第一代人的幸福婚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可复得。第二代人的婚姻是劳伦斯对现实婚姻的写照。第三代人厄秀拉的精神境界和追求远远超过了她的父辈。为了追求个性和充分自由发展,她不屈不挠地和束缚、压制她的一切外部环境做抗争。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求使厄秀拉成为劳伦斯作品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成长经历就是一段段走出狭隘、平庸的生活空间的斗争史。
(3)劳伦斯在小说中还对英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批判,以厄秀拉的一段教学经历和大学生活对英国的教育制度予以了全面否定。
《虹》和《恋爱中的女人》是姊妹篇,一般认为,这两部小说代表了劳伦斯创作的最高成就。(单选)劳伦斯的小说《虹》通过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精神发展史追述了英国从乡村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蕴含了作家对理想化的两性关系的探求。(填空)
★考点 13: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单选、填空)
詹姆斯·乔伊斯在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塑造了具有自传色彩的主人公斯蒂芬·代达勒斯的形象。
★考点 14:《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关系(单选、论述)
(1)乔伊斯精心采纳了古希腊神话英雄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来结构这部小说,在人物关系上也有意与神话人物相互对应。“尤利西斯”本来就是希腊《荷马史诗》的第二部《奥德修纪》的主人公、英雄奥德修斯的罗马名字,伊斯将这部小说命名为《尤利西斯》,就是有意把它写成一部规模宏大的现代史诗。(2)从结构关系上来看,史诗《奥德修纪》的主线描述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献木马计、帮助希腊联军一举攻下特洛伊城之后返回故乡伊大卡的过程中长达 10 年的海上漂流生活。副线是他的妻子、忠贞的王后珀涅罗珀抗拒众多求婚者的滋扰,等候丈夫归来、儿子特莱默克斯受母命外出寻访离家多年的父亲,终于在神的帮助下夫妻、父子团圆的过程。
(3)小说《尤利西斯》中,布鲁姆出场前 3 章描述斯蒂芬孤独、追求与执着思考的部分与特来莫克斯的驯服过程相呼应,最后 3 章与《奥德修纪》的结尾部分呼应。中间的 12 章叙述的是都柏林的广告经纪人布鲁姆一天之内奔波游荡的过程,恰好与奥德修斯在海上经历艰难困苦、10 年后终于反向的故事相对应。
(4)从人物关系上看,《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的人物设置也是平行的,即斯蒂芬与特来莫克斯对应,布鲁姆与奥德修斯本人对应,而莫莉与珀涅罗珀对应。
乔伊斯精心采纳了古希腊神话英雄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模式来叙写《尤利西斯》(单选)★考点 15:“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名词解释)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是当时英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小团体,成员不多,但对英国的文化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20 世纪英语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批评家和诗人艾略特与“布鲁姆斯伯里社团”的伍尔夫、赫胥黎等人交往甚密。他们的世界观虽极近似,却没有明确的纲领,不成其为流派或运动。但因是群星荟萃,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考点 16:《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简答)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是一篇非常典型、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意识流手法创作出来的作品。小说从主人公对墙上一个小小的斑点的回忆开始,为了表达对生活与生命本质的探索,伍尔夫有意淡化外部情节,甚至连主人公的身份、职业、年龄、容貌等一概不予交代,只使读者约略感觉到主人公是一个女性。女主人公也没有任何外部行动,只是静静地坐在壁炉前,但墙上的斑点却使她思绪万千,意识奔涌不息。直到有两个人的对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提到墙上爬着的原来是只“蜗牛”。考点 17:伍尔夫的创作主张(单选)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批评“爱德华时代作家”,认为他们编织坚实可靠与酷似生活的故事的做法只是模拟了生活表象的真实,主张要表现人物心理的幽暗区域,从而达到对生命本质真实的把握。★★考点 18:《达罗卫夫人》的结构艺术(简答、填空)
(1)作为一部意识流小说,作品分别以克拉丽莎·达洛卫与赛普蒂默斯这两个从未谋面的人物的意识流作为结构的中心,构成了两条平行而又相互交错的意识流线索。
(2)达洛卫夫人和赛普蒂默斯之间构成一种对立同一的关系,也即克拉丽莎热爱生活的倾向和疯狂的退伍老兵对它的弃绝彼此对立,两种情感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通过多处细节、暗示与呼应在文本中体现出来。在总体的“网状结构”之中,各细部之间也实现了彼此呼应的联系。★考点 19:叶芝的理想世界(单选)
20 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之一、诗人叶芝的理想世界是“中古拜占庭文化”。★考点 20: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主题(简答)
《四个四重奏》由四首各自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长诗组成:《烧毁了的诺顿》《东艾克》《干燥的萨尔维奇斯》《小吉丁》,这四个部分分别借用与诗人祖先及本人生活有关的地点,通过对历史事迹、个人经历的追忆,对往昔时光的无望的追怀,思索时间与永恒的关系,表达对现象世界的失望,深思来世和自己的诗歌对现代世界的作用,这些思想在四首诗篇中反复呈现、发展、深化。
★考点 21:T.S.艾略特的“非人格化”主张的基本内涵(单选、简答)
针对浪漫主义认为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现的观点,艾略特提出了“非人格化”的主张,指出生活与艺术之间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诗人的感情只是素材,要进入作品首先要经过“非人格化”,将个人的情绪转化为普遍性的艺术情绪。他认为诗歌并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的。
T.S.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他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诗歌的功能和批评的功能》等论著,为“新批评”奠定了基础。(单选)
第三章 法国文学
★★考点 1:20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的新的发展特点(简答、论述)
(1)20 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小说方面,作家们继承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作家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新的时代赋予了现实主义小说以更丰富的内涵,创造了许多新的小说类型,创作出众多优秀的小说。
(2)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的小说类型,即在一部多卷本的小说中,通过一个人物的命运去反映一个时代,而不是像巴尔扎克或左拉那样,通过一整套小说去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风貌。
(3)心理小说是 20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小说较多的描写财富、情欲等东西与人内心的恶之间的关系,并且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较多地通过梦境、自由联想等来展示人心灵深处隐蔽的角落,大量采用内心独白等手段。
(4)社会小说也是 20 世纪法国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侧重描写当代法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风云、战争和重大社会事件。
(5)法国小说从 19 世纪开始就有乡土小说的传统,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威力,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表现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和农民们的悲欢离合,是 20 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 2:亨利·巴比塞《炮火》(填空)
法国作家亨利·巴比塞以自己在战场上记下的日记为基础,创作了引起巨大轰动的反战文学经典《炮火》。★考点 3: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形象的基本特点(论述)(1)克利斯朵夫是一个自由灵魂。他与他的父亲不同他不屈从公爵的专横和淫威,他不肯与家乡小城保守沉闷的气氛妥协,他磅礴的才气和自由的灵魂注定了要去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在巴黎,他与艺术界庸俗腐朽的风气斗争,他努力想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鼓舞人们跳出物质主义的泥坑。他把音乐、把创作看成自己的生命。年轻的时候,他不断与社会抗争。但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他逐渐认识到个人抗争的力量是微弱的,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他也逐渐与现实妥协了,最后进入一种“清明高远的境界”。(2)小说塑造的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是一个集道德理想、行动热情和英雄精神于一身的新人形象。小说描写了这位德国音乐家与法国诗人奥里维的友谊,以及与意大利女子葛拉齐亚的爱情,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一个理想:把德国的“行动的力量”、法国的“理性精神”以及意大利的“美”三者结合起来,就能造就一种完美的人性。
★★考点 4:罗曼·罗兰(单选)
(1)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 20 世纪 30 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的《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等 8 部剧作被称为革命剧;《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等在内的7 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欣悦的灵魂》(又译为《母与子》)是罗曼·罗兰描写母与子两代人的成长,以及他们与法西斯势力作斗争的长篇小说。
★考点 5:安德烈·马尔罗(单选)
(1)法国 20 世纪作家马尔罗曾写过一部以 1927 年中国上海工人起义和“四一二政变”为题材的小说,题为《人的处境》。
(2)安德烈·马尔罗的《征服者》描写了 1925 年中国爆发的省港大罢工和广州革命政府的内部斗争,其中塑造了一名非凡的革命者加林的形象。
考点 6: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单选)
《小王子》描写一个被困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飞行员和来自外星的小王子的故事,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 1942 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考点 7:安德烈·莫洛亚(单选)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的著名传记作品包括《雪莱传》《巴尔扎克传》等。
考点 8:法朗士(单选)
法朗士的小说《诸神渴了》描写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考点 9:阿拉贡(单选)
20 世纪法国作家阿拉贡早先发起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他在 30 年代转向现实主义,50 年代他的创作又转向了新小说。
考点 10: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单选)
马丁·杜·加尔的《蒂博一家》属于“长河小说”,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或者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民族或时代的变迁。
★考点 11:超现实主义(名词解释)
超现实主义是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动荡世界的产物,当时传统观念正在分崩离析,科学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他们努力想要把握这个不可理解的世界;弗洛伊德学说为超现实主义者提供了一种思想基础,他们在潜意识这个新开辟的领域里找到了自己进行思想与艺术反叛的用武之地。阿尔弗雷德·雅里是法国戏剧家,他的《乌布王》可以看作是超现实主义和各种先锋派开场的发令枪。
考点 12:萨特《恶心》(单选)
萨特的《恶心》是一部日记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对一切事情的恶心态度,形象地阐释了存在主义的荒诞意识。考点 13:波伏瓦《女房客》(单选)
《女房客》是波伏瓦第一次用存在主义方式处理女性题材的作品。
★考点 14:纪德(单选、填空)
(1)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为《伪币制造者》。
(2)纪德 1902 年出版的《背德者》有相当的自传色彩。作品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作者借主人公米歇尔之口宣扬强者取代弱者的思想。
★考点 15:莫里亚克的小说《苔雷丝·德斯盖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简答)
(1)基本内容:《苔蕾丝·德斯盖鲁》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的是年轻女子苔蕾丝被控下毒谋杀亲夫,当议员的父亲为了不耽误自己的仕途奔走斡旋,丈夫贝尔纳为家族声誉,一起合谋做假证,最终法院判处此案“不予起诉”。虽然她逃脱了法律的惩罚,但却被丈夫软禁,身心俱废,自杀未遂,日益憔悴。最后,丈夫怕她死在家里,不得不让她去巴黎独自隐居,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2)主题:莫里亚克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剖析人物的灵魂,从天主教伦理道德出发,表现了善与恶、灵与肉的冲突。作者同情苔蕾丝,因为他深刻地了解外省资产阶级家庭封闭沉闷的气氛。再者,他从天主教信仰出发,认为只要真心忏悔,就应当得到宽恕,而苔蕾丝没有被宽恕。
★考点 16: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单选)
马赛尔·普鲁斯特的七卷本意识流小说巨著是《追忆似水年华》,小说通过“我”对昔日时光的追忆,成功地描绘了 20 世纪初巴黎上层社会的风貌,刻画出众多的不同阶级阶层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核心观念是“回忆是人生的菁华”。 第四章 美国文学
★★考点 1:杰克·伦敦(单选、填空)
(1)纵观杰克·伦敦的创作,与其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深刻批判,不如说是对人的生命力的礼赞。
(2)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北极圈冰雪荒原里七天七夜的求生经历。(3)杰克·伦敦最出色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作家的故事,小说中主人公马丁·伊登与作家自己的一生极其相似,表达了对资产阶级伪善的价值体系的猛烈批判。20 世纪初期美国文坛具有明显自然主义倾向的小说家是杰克·伦敦与德莱塞。(单选)
★考点 2:厄普顿·辛克莱(填空)
美国“黑幕揭发小说”创作中最出名的作家是厄普顿·辛克莱。
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通过对芝加哥屠宰场可怕现状的调查,写出小说《屠场》,成为“黑幕揭发小说”的开山之作。
考点 3:弗兰克·诺里斯(单选)
弗兰克·诺里斯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之父”,他自觉将左拉的技巧运用到美国小说创作中。★考点 4:辛克莱·路易斯(单选)
(1)《大街》中虚构了一个美国中西部小镇,路易斯有意把小镇当成是美国社会的缩影来批判,被誉为美国自我发现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2)辛克莱·路易斯在小说《巴比特》中以激进的思想、犀利的言辞批判了以小镇为代表的美国社会习俗。
考点 5:菲茨杰拉德(单选)
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被认为是标志着“爵士乐时代”开始的里程碑,写出了美国20
世纪 20 年代奢华享乐和虚无狂放的时代特征。
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托马斯·沃尔夫是 20 年代涌现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单选)考点 6:托马斯·沃尔夫(单选)
托马斯·沃尔夫是一位杰出的抒情小说家,他的《天使,望故乡》是一部描写美国南方青年一代精神成长历程的名著,将抒情气息和现实主义结合得很紧密。
★★考点 7: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发展阶段(简答)
(1)奥尼尔对美国戏剧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等作品领导美国戏剧走出了“市侩的埃及”,进入了现实主义阶段;
(2)他的《琼斯皇》《毛猿》等作品再接再厉,大胆创新,开创了美国戏剧的表现主义时期;(3)他的《冰人来兮》《休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了他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并预示了美国戏剧向存在主义、荒诞派的转向,他的《悲悼》《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则属于现代戏剧的经典作品之列。★考点 8: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填空)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主要因小说《愤怒的葡萄》而荣获 1962 年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以美国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借写破产农民约德一家西迁过程中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作家对穷苦人的深刻同情。
考点 9: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填空)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的佐治亚州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奋斗不屈的女主人公郝斯佳的形象。
★★考点 10:福克纳(单选、名词解释)
福克纳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作家虚构的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人物活动与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些作品统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西方评论家更将之誉为“福克纳的神话”。考点 11:薇拉·凯瑟(单选)
薇拉·凯瑟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啊,拓荒者!》《云雀之歌》《我的安东尼亚》等,这些作品大都围绕作家熟悉的故乡大草原的风俗和边疆拓荒者的故事来写的。
★考点 12:《啊,拓荒者!》中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的艺术形象(简答)
《啊,拓荒者!》的书名取自惠特曼的诗歌《拓荒者!啊,拓荒者!》,讲述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开拓边疆并自我成长的故事,作品清晰地展露了女性意识。亚历山德拉具有披荆斩棘、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仿佛从希腊神话中走出来的女英雄,冷静睿智,富有远见,她的父亲、弟弟们,甚至恋人卡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
考点 13:赛珍珠(单选)
赛珍珠以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的作品而获得 193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是《大地上的房子》。考点 14:菲茨杰拉德(单选)
美国梦的幻灭是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他在这一主题上表现得最完美的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考点 15:海明威《老人与海》(单选、填空)
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老渔夫桑地亚哥。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给打败”。
★考点 16: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主要创作成就(论述)
(1)作品中有活生生的生活体验,体验的强度如此深刻,以至于你觉得自己也在目击生活和体验生活。他的作品中那些独特的战争、打猎和捕鱼的体验描写,干净利落,结实饱满,若是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是没有办法凭空虚构出来的。
(2)海明威的作品体现了他所提出的“冰山原则”。他认为,水山在海面上移动非常雄伟壮观,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露在上面所以,作家应该略去八分之七自己所知道的部分,只写出八分之一就够了。作家应该有能力要读者感受到所要写的部分,而不是直接写出来。这种清晰性的含混就使得海明威的作品带有某种象征意味。
(3)电报体风格。“他删去了解释、探讨,甚至于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考点 17:《喧哗与骚动》的主要艺术特点(论述)
(1)这一文本的精髓在于,其将约瑟夫·康拉德的多角度叙事、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物的内部对话性、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等实验技巧,同来自于英国浪漫主义和法国象征派的诗歌传统结合起来,在结构与语言层面形成了不以故事为旨归的叙事“姿态”。
(2)这种叙事方式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部分本质特征,相比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记录历史的宏伟,它更侧重于体验历史的感受,由此衍生出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相对自由的解释空间。(3)从题材来看,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引入了更多的批判和讽刺色彩,不无同情地揭示了这一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
(4)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而言,其本身即来源于当时南方的社会状态。《喧哗与骚动》的艺术创新,来源于南方的社会生活,又融入了外部世界的新元素,获得了兼具艺术与真实的典型性。福克纳日后的创作基本上是对这些创新的修正与发展。 第五章 俄罗斯文学
★考点 1:俄国形式主义(单选、名词解释)
俄国形式主义在十月革命前形成,是 20 年代最富有活力的理论批评流派之一。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观点:“艺术的目的是提供对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是使事物陌生化”对艺术本质问题作出了新的独特的回答。雅克布森关于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作品的文学性的见解,则更新了传统的文艺学观念。形式主义学派对文学作品形式、文学的特质和规律的关注,打开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作家的向国外迁移,带动了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的革命性变革。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两个主要概念是陌生化和文学性。(单选)
★考点 2:“谢拉皮翁兄弟”(名词解释)
苏联文学团体,1921 年初成立于彼得格勒。名称取自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同名小说集。这派作家否决政治干预艺术写作,强调形式与技巧,追求作品情节的复杂性和戏剧性、故事结构的新颖奇特和叙事艺术的生动有力,有志于把 19 世纪俄国文学传统和西方文学经验结合起来,表现当代主题。考点 3:显克维奇(填空)
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描写了古罗马早期的基督徒抗击暴君尼禄的故事。考点 4:无产阶级文化派思潮(单选)
无产阶级文化派以极端庸俗化的观点指导创作,排斥对任何个人和人的心理的表现,其作品显示出极度虚夸、空洞、浮泛、狂妄的特点。无产阶级文化派思潮是 20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极左思潮的滥觞。考点 5:俄罗斯未来主义流派(单选)
在意大利未来主义思潮影响下,俄罗斯也出现了未来主义流派,其中分为“立体未来主义”(因绘画中的“立体派”而得名)和“自我未来主义”。
考点 6:阿克梅派(名词解释)
阿克梅派是在象征派内部发生争论之后出现的。这一派诗人认为最高的“自我价值”在尘世,追求艺术表现的明朗化和清晰度,主张恢复词的原始意义,显示出与象征派艺术观的鲜明对立。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古米廖夫的《异国的天空》《箭筒》《篝火》、阿赫玛托娃的《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和曼德尔什塔姆的《岩石》等。
★考点 7:《彼得堡》中的象征艺术(简答)
(1)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性成果。《彼得堡》因其现代性视角下的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深邃思考,创作手法上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和不拘一格的语言运用而被认为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2)全部作品其实是一种“下意识生活”的记录。首先,彼得堡是一种象征。象征俄罗斯帝国。其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另外,小说中的许多场面事件和细节也同样具有象征性。除了象征性的描述外,作品还充满了人物直觉下意识活动的呈现和自由联想,作者的叙述有时也具有非理性非逻辑性的特点,接近意识流小说。
★考点 8:《彼得堡》中的象征艺术(单选)
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性成果,因其现代性视角下的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深邃思考,创作手法上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和不拘一格的语言运用而被认为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考点 9:梅列日科夫斯基(单选)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论著《论现代俄罗斯文学衰落的原因与若干新流派》,是把俄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潮流从理论上加以确认的第一次尝试。
考点 10:安德列耶夫《红笑》(单选)
安德列耶夫的短篇小说《红笑》通过在主人公的病态幻觉中反复出现的“红笑”这一奇特意象,揭露了战争的残酷。
考点 11:普拉东诺夫(单选)
普拉东诺夫在 20 年代末、30 年代初接连完成的三部曲《切文古尔镇》《地槽》《初生海》,这三部小说构成普拉东诺夫创作的高峰,其中长篇小说《切文古尔镇》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考点 12:茨维塔耶娃(单选)
《手艺》这部诗集使人们窥见了茨维塔耶娃抒情诗中的精品,确立了她作为旅外俄罗斯作家群中第一流诗人的地位。
考点 13:布尔加科夫(单选)
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大师”,其实是指作品中的一位作家。★考点 14:阿赫玛托娃(单选、填空)
(1)俄罗斯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从白银时代步入诗坛,曾被同时代人称为俄罗斯的萨福。(2)构成阿赫玛托娃创作高峰的,是她的诗作《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和《安魂曲》。其中,《安魂曲》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遭到不公正监禁的绝望,并经由自身的苦难体验到了整个民族的苦难。考点 15:叶赛宁(单选)
“乡村诗人”叶赛宁以《白桦》《罗斯》等散发着“俄罗斯田野的惆怅”的诗作引起批评界的注意。★★考点 16:高尔基(单选、填空)
(1)“奥库罗夫三部曲”是高尔基系统考察和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最初成果,包括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长篇小说《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和《崇高的爱》(未完成)。
(2)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3)在高尔基的剧本《底层》中,游方僧鲁卡宣扬的思想是“忍耐”哲学,鼓吹“忍受”现存的一切,要人们听天由命地顺从上帝的安排。
(4)剧本《底层》是高尔基对流浪汉世界“将近 20 年的观察的总结”。构成剧本主干的,是聚集在一家“夜店”里的一群持有不同人生态度的流浪汉的对立和矛盾。
★考点 1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主要艺术特色(论述)
(1)《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具有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纵横俄国外省和首都、乡村和城市的广阔背景,前后 40 年间光怪陆离的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细节,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各阶层人物和色彩斑斓的活动场景。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俄罗斯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重要现象,都被巧妙地编织进主人公萨姆金的“灵魂史”中,通过他的眼光和思维而得到了特殊形式的映现。同时,众多的真实历史人物也出现在作品的巨大艺术画幅中。这些历史人物与艺术形象的并存,大量的历史场景与艺术画面的叠合,鲜明的编年史意识与深广的民族历史生活内容,使得这部作品有了一种长河滔滔般的气势和厚重的分量,一种波澜壮阔的史诗风范。
(2)作为“思想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构成作品情节的基本因素的并非人物的行为、人物与人物之间在行动上的冲突,而是人物的意识活动、精神世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思想矛盾、精神冲突。作家的这一构思既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含量和理性色彩,又使得作品中出现了大量议论和谈话,造成一般读者审美接受上的某种障碍。
(3)在人物形象刻画中,作家广泛运用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心理描写、心理分析方面的某些成功经验,通过人物的梦境、幻觉、联想、潜意识,或以象征、隐喻、荒诞的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分裂、精神危机和意识流程。如作品多次通过主人公的梦境或幻觉来刻画其内心状态。
(4)善于运用对照的方法,在人物与人物的相互比照中显示形象的性格特征,是高尔基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这一常用手法发展为“镜子般的结构原则”,即中心主人公萨姆金处在众人当中,好似站在多面镜子中间一样,每个人物都把萨姆金性格的某一侧面映照出来,同时又在萨姆金面前显露出自己的某些性格特点。 第六章 德语文学
★★考点 1:废墟文学(单选、名词解释)
二战后,联邦德国首先出现的是“废墟文学”,其题材大多表现法西斯专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深重灾难和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废墟文学”的主要作家都是文学团体“四七社”的成员,“四七社”成立于 1947 年,是一个没有纲领、组织松散的文学团体。重要的作家包括君特·格拉斯、博歇尔特等。二战后,联邦德国出现了“废墟文学”,其题材大多表现法西斯专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深重灾难和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废墟文学”的主要作家是文学社团“四七社”成员。(单选)考点 2:君特·格拉斯(填空)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君特·格拉斯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铁皮鼓》。
★考点 3:雷马克《西线无战事》(单选、填空)
(1)反战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是艾利希·马利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小说以一战期间某西线“无战事”的表面上的“静”与战争实际上的极端严酷构成反差,给读者的心灵带来震撼。(2)《凯旋门》《生死存亡的年代》和《黑色方尖碑》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表现流亡者的生活。★考点 4:亨利希·曼《臣仆》(单选、填空)
(1)德国作家亨利希·曼的长篇小说《臣仆》的副标题是“威廉二世时代公众灵魂的故事”。小说刻画了善于阴谋与钻营、具有欺软怕硬性格的“臣仆灵魂”赫斯林。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讽刺了德意志帝国时期资产阶级的贪婪与道德的堕落,也揭露了德意志民族精神上的病态和性格上的劣根性。(2)亨利希·曼的《臣仆》《穷人》和《首脑》被称为“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社会的三部曲”。考点 5: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单选)
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通过两位象棋大师在一条船上的奇遇和对弈,反映了纳粹对人造成的精神摧残。★考点 6:卡夫卡(单选、填空)
(1)在卡夫卡的作品中,通过银行职员 K 无辜被捕受审处死的经历,揭示奥匈帝国司法制度腐败的作品是《审判》。
(2)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以父子冲突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名作为《判决》。
★考点 7:《布登勃洛克一家》(名词解释)
托马斯·曼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作品叙述了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的兴衰,描写了 19 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靠诚信经营的资本家到 19 世纪末被不择手段的投机者排挤的过程,小说描写的四代人,一代比一代更具有艺术气质,一代比一代要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商业的残酷竞争。小说表现了托马斯·曼后来求欢表现的主题,即艺术,艺术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考点 8:《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基本主题(简答)
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叙述了 1835 年到 1877 年间德国商业城市吕贝克的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的兴衰变迁。在主题上,《布登勃洛克一家》继承了 19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以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命运辐射出当时德国社会广阔而丰富的生活图景,呈现出时代变迁中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以及人的内在精神种种的变化。
考点 9:托马斯·曼《魔山》(单选)
托马斯·曼的小说《魔山》通过对瑞士一家疗养院中众生相的描写,表现了一战前欧洲知识界复杂的社会思潮。
★考点 10:黑塞《荒原狼》(单选)
德国作家黑塞通过描写一位作家的经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孤独、彷徨和矛盾,这部作品叫做《荒原狼》。
★★考点 11:卡夫卡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简答、论述)
(1)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非理性,以及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在这类作品中,《判决》和《乡村医生》最具有典型性。
(2)揭露现代西方社会中的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至“异化”的现象。《变形记》是反映这个主题的重要代表作。
(3)描写现代西方社会里,小人物找不到出路的孤独、苦闷情绪和无能为力的恐惧感。《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和《地洞》是反映这一主要的代表作。
(4)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在流放地》。这部作品围绕着一台精密而恐怖的处刑机器阐释法与罪的主题。
★考点 12: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简答)
从整体来看,卡夫卡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精神自传色彩,文学创作之于卡夫卡是“逃离父亲的尝试”,是自我剖析的研究报告,是精神的避难所。
(1)卡夫卡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想象文学的特征,并非着眼于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呈现,但对于心理之真实、存在之真实的表现直击人心。
(2)卡夫卡像是一个波德莱尔式的时代观察者和描绘者。同时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矛盾在卡夫卡的笔下以冷峻、陌生、无情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3)卡夫卡受到当时盛行的表现主义运动思潮的影响,作品在主题与艺术手法上都呈现出表现主义文学的风格,他也因此被后世的研究者视为表现主义小说的先驱和重要作家。
(4)卡夫卡有一套独特的、将现实“变形”的陌生化法则,即将荒诞和梦幻的笔法与客观而冷峻的语言巧妙地熔为一炉,营造出悖谬而神秘的叙事氛围,人物和情节的寓言性与象征色彩更是使得其文本呈现出复杂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风格被后人称为“卡夫卡式”的美学风格。
★考点 13:卡夫卡小说《城堡》中“城堡”的象征内涵(论述)
《城堡》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文本,一部千人千解的“哈姆莱特”。
(1)它是一则关于寻找上帝的宗教寓言,人带着原罪被逐出伊甸园或者作为异乡者被放逐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像 K 竭尽全力接近城堡一样,竭尽全力地想要接近上帝,却永远无法跨越两个世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2)它是一则关于“父子冲突”的寓言,是一则弗洛伊德式的现代神话,城堡是卡夫卡父亲的象征,K 接近城堡,其实是卡夫卡在冲突与矛盾中寻求与父亲的和解;
(3)它是一则犹太民族命运的寓言,K 被冷落、被排斥、无处安身的处境与命运即是犹太民族在历史上的处境与命运的缩影;
(4)它是一则关于权力的寓言,城堡是卡夫卡时代奥匈帝国的代表,是当时腐朽、专横、暴虐的国家机构的缩影,也是历史上一切统治机构的缩影,K 在其中,不过是一个在由层层权力机构组成的社会中寻找合法地位的普通人。 下编 20 世纪下半叶的欧美文学第一章 导论
★考点 1:存在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形成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就是传达其哲学命题,并通过描述恐惧、厌恶、孤独、失落等现代人的主观心理特征,揭示人的荒诞处境,表现“自由选择”的行动。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戏剧和散文,以法国存在主义文学成就最高。
★考点 2:存在主义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本质区别(简答)
(1)传统文学基于传统哲学对于事物本质或者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追求,在小说戏剧中往往突出表现为故事情节受到因果关系的支配,人物受到环境的制约和支配,性格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改变,成为某种典型等;而存在主义强调偶然、荒诞、世界的非理性,因此取消了传统文学所依赖的因果关系,并否认典型的存在。事件、人物和时间也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一切都变得不可理喻,无法解释。存在主义尤其强调荒诞感,所以任何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都处在一个荒诞的境遇中,人物通过选择的行动去寻求存在。(2)传统作家对生活进行直接描写并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判断,而存在主义作品都可以看成是哲理的、象征性的寓言。作者大量使用隐喻、象征、无逻辑的手法,语言力求简洁,叙述冷漠,与作品要表达的荒诞感相一致。
考点 3:加缪《局外人》(单选)
加缪在《局外人》中刻画了一个没有热情、没有信念、没有动机,对一切都感到冷漠无动于衷的主人公莫尔索。
★考点 4:荒诞派戏剧的语言改革(简答)
荒诞派戏剧对语言予以否定,以一种不破不立的方式来进行更彻底的语言革命,它改造逻辑化的语言,为语言注入“诗意”。方法是强化语言的形式因素,通过词句循环、语言顿挫,给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语言增加了趣味。它抛弃逻辑化语言,运用新的符号系统。就戏剧来说,主要就是采用其他表演造型手段来传达意义。
考点 5:品特(单选)
品特是一位喜爱反复使用某种意象的剧作家,其最主要的意象就是“房间”,它代表着社会的单元、人类的庇护。
考点 6:爱德华·阿尔比(单选)
在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创作中,标志着美国严肃戏剧从社会批判转向哲学探索的是《动物园的故事》。★考点 7:罗伯-格里耶(单选、填空)
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最重要的理论家和作家。他在《新小说》中提出,新小说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探索。
★考点 8:“黑色幽默”派(单选)
1965 年 3 月,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了 12 位当代美国作家的作品片段文集,取名《黑色幽默》,这一流派因此得名。
考点 9: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单选)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故事以二战为背景。
考点 10:冯尼古特《第五号屠场》(单选)
冯尼古特(又译为“冯尼格”)曾在二次大战中经历了德累斯顿轰炸,目睹城市被夷为平地,他后来以这段历史为题材创作了小说《第五号屠场》。这是一部反战小说,作品勾勒了人类生存的地球成为“屠宰场”的黑暗图景。
★考点 11: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单选)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用鲜活的口语写成,写的是一个流浪的主题,这是人类的永恒的主题。考点 12: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单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有影响的一部小说。作品以 1968 年捷克爆发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外科医生托马斯的生活经历。
第二章 英国文学
★考点 1:“愤怒的青年”(名词解释)
50 年代,英国文坛上又有一批青年作家崛起。他们在二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以“愤怒”和“不满”作为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表达了对社会普遍的愤懑情绪以及对命运无能为力的失落感,擅长塑造具有“愤怒”气质的反英雄形象。这批青年作家群体被称为“愤怒的青年”。其命名来自于作家莱利。艾伦。保罗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愤怒的青年》。“愤怒的青年”作家们在大战之后普遍感到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对现实感到失望,对未来缺乏希望。在愤怒心情的驱使下,他们用笔向社会进行抗议。考点 2:金斯利·艾米斯(单选)
金斯利·艾米斯是“愤怒的青年”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幸运的吉姆》被很多评论家视为最具有 50 年代特色的作品。
★考点 3:威廉·戈尔丁(单选、填空)
(1)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蝇王》将故事背景放在一场未来的原子战争中,构想了一个在远离人类文明的背景下关于人性的黑色寓言。
(2)戈尔丁的小说《继承者》,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历史不过是一部血腥史。★考点 4:约翰·福尔斯(单选、填空)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成功塑造了一位打破家庭枷锁、追求特立独行的自由生活的新女性萨拉的形象。
★★考点 5:多丽丝·莱辛(单选、填空)
(1)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第一次向西方读者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小说描写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塑造了贫穷的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形象。(2)《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当代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女性独立意识及困境的描写真实而动人。
考点 6:艾丽丝·默多克(单选)
艾丽丝·默多克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研究,她的第一部小说《在网下》与其后的《逃离巫师》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 第三章 法国文学
★考点 1:“境遇剧”(名词解释)
萨特将自己的剧本称为“境遇剧”。“境遇”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萨特的核心思想是“人就是自由”,而主要是选择的自由。他认为自由在一些极限境遇中最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他的剧本常设置一些极限境遇,如生死关头、地狱之中等。他认为人所受的外来束缚最严厉时,人的选择就更为自由,也更有价值。人的命运是自由的,但人所处的世界即所谓现实,是人的实在——时代、地城、环境,是历史、经济和政治条件的总和,是人不得不面对的境遇,萨特早期较多地突出“荒诞”,而这个时期更为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主张人的“自由选择”。
★考点 2:萨特文学作品的基本特色(简答)
(1)萨特的作品往往以人物情节图解哲学观点。环境是境遇,是人们选择的行动所在的场所,没有具体的典型的时代背景。人物具有抽象哲理性,并不体现现实的人际关系。
(2)萨特作品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抽象的,没有明确的时空概念。
(3)博采众长,并不固执于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他的作品寓意性、象征性很强,更多的体现了一个哲学家的立场。
考点 3:萨特(单选)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宣告萨特存在主义体系建立,引发了持续 20 多年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热潮。
★考点 4:荒诞派戏剧(单选、名词解释)
荒诞派戏剧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经;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主题。代表人物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
荒诞派戏剧继承和发展了超现实主义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的上述特征,把荒诞戏剧化,把戏剧荒诞化,由此创造了新的戏剧风格。(单选)
考点 5:贝克特(单选)
贝克特的代表作是首演于 1953 年的巴比伦剧院的《等待戈多》。
第四章 美国文学
考点 1:杰克·凯鲁亚克(单选)
50 年代年轻一代陷入了彻底的反叛状态,“垮掉的一代”文学大行其道,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是其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考点 2:索尔·贝娄(单选)
索尔·贝娄与辛格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犹太小说家。
★考点 3:“兔子四部曲”(单选、名词解释)
1960 年,厄普代克发表了“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兔子,跑吧!》,之后,又陆续创作了《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兔子安息》。“兔子系列”成为表现 20 世纪美国风俗的一部史诗。四部小说紧扣时代脉络、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琐事紧密结合,描绘了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末美国社会的变迁轨迹,被称为“表现当代美国社会的生活画卷史”之一。
在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中,表现主人公哈里在美国 50-60 年代大剧变和动荡前的惶惶不安、内容最为深刻的作品是《兔子,跑吧》。(单选)
考点 4:约瑟夫·海勒(填空)
“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约瑟夫·海勒。
考点 5:谭恩美(填空)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最著名的小说《喜福会》描写了旧金山四对华人母女两代人的故事。第五章 俄罗斯文学
★★考点 1:“战壕真实派”(名词解释)
在战争题材创作方面,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人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作品所显示的着重表现战争给普通人所造成的心灵创伤的倾向,给一大批亲历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以明显的影响。这些作家的作品大都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用逼真的细节描写再现战场上的真实情景,表现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切身感受,暴露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及其给人们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从这一角度控诉了战争,因此他们被称为“战壕真实派”。其代表作品有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和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等中篇小说。
考点 2:“解冻文学”(单选)
“解冻文学”的出现,恢复了俄罗斯文学的“写真实”传统,促使文学的题材、体裁、艺术手法和风格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考点 3:“道德题材作品”(单选)
“道德题材作品”在苏联保守、僵化、缺乏活力的时代,大量涌现,这方面的作品和粗略地分为“城市小说”和“农村散文”两大类。
★考点 4:布罗茨基诗歌艺术的包容性(简答)
(1)约·布罗茨基是一位连结起俄语文学世界与英语文学世界的个性独特的诗人。他的诗作都围绕“生命”这一核心概念,抒写时间与空间,存在与虚无,别离与孤独,地狱与天堂,上帝与人,人与物,表现自由、爱情、疾病、衰老、死亡以及对死亡的超越。
(2)布罗茨基的诗作在孤独感、困惑感、沉重感以及怀旧和乡愁的表现中,始终透出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忧患意识和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3)布罗茨基推崇阿赫玛托娃凝重宁静的诗风、哀歌的音调和她安详中的深邃思考,又从17 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那里承续了冷峻的意象、新奇的节奏和浓郁的怀疑氛围,还有为玄学派诗歌所特有的抽象性和学究式的思辨。从他后期创作不追求整饬的诗歌外形、意识与潜意识交叉和荒诞手法的运用中,又可见英美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
考点 5:“回归文学”(单选)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再度发生深刻变动,出现了“回归文学”。格罗斯曼的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之一。
★考点 6:索尔仁尼琴(单选、填空)
索尔仁尼琴是俄国侨民文学“第三浪潮”的代表作家。1973 年,索尔仁尼琴所谓“文艺性调查初探”的《古拉格群岛》在国外出版,引起极大反响。作者试图向世人展示遍及苏联各地的劳改营的历史和内幕。考点 7:《日瓦戈医生》(填空)
俄国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塑造了优美的女主人公拉拉的形象。★考点 8:《日瓦戈医生》的艺术特色(论述)
(1)《日瓦戈医生》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的叙述方式变化不一,呈现出多样性的风格。作品似乎有意打破那种经过精心构思的“流畅叙述”的传统,把独特的戏剧性事件和诗意浓郁的抒情性篇幅、简单的词汇组合和复杂的感情表现、诗人的奇妙幻想和深沉的哲理思索结合在一起,在“不流畅”的叙述中取得了一种“大智若愚”的独特效果。它是一部以诗的语言写出来的小说,体现了作者关于“艺术注目于被情感改动的现实”的一贯观点,显示出他的小说作为“诗人的散文”的艺术面貌和美学特质。(2)善于通过主人公的梦境与幻觉,运用隐喻与象征来表现人物心理、命运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小说的另一大特点。
(3)同隐喻与象征手法相得益彰的是作品中意象的运用。小说中多次出现“窗边桌上燃烧着的蜡烛”的意象,深印在男女主人公的意识中,象征着他们俩心心相印的心灵之光。
(4)《日瓦戈医生》中的景色描写也独树一帜,并且同样和作家对于个性的关注相联系。这尤其显示于作品关于自然景色的“转喻性描写”。
考点 9:肖洛霍夫(单选)
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又译《一个人的遭遇》),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下半期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由“司令部真实”向“战壕真实”转变的先声。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工人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强烈控诉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考点 10:《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利霍夫的悲剧命运(论述)
小说的中心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利霍夫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独特象征”,“一个动摇不定的人”。他的徘徊和动摇导致了其悲剧命运,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个人原因。
(1)社会历史根源:葛利高里出身于哥萨克中农家庭,就中农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来说,他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极易左右摇摆。落后愚昧的哥萨克传统观念和旧习使得葛利高里不可能像一般庄稼汉那样欢迎革命,但劳动者的朴素感情和平等意识又决定了他与白军格格不入。
(2)个人原因:哥萨克的优点和弱点在他身上表现得最充分、最集中。他真诚、勇敢、豪放、热爱自由、积极探索真理、不盲从,爱与憎的感情都十分强烈。但是,他又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狂妄粗野,时而还显得十分残忍。再加上白军的挑拨利诱,红军的某些过火行为,使得他在激烈动荡的时代不能明辨是非,摇摆于红军与白军之间,而且无论身处何地,他都心神不定,最后只能是以精神崩溃结束自己的生活道路。 第六章 拉丁美洲文学
★考点 1: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简答)
(1)魔幻现实主义是对拉丁美洲独特现实的深刻反映,尤其展现了按照拉丁美洲人的思维方式所认定的现实。
(2)多数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不认为自己是在杜撰或为了魔幻而魔幻,而多是以冷静的态度和毫不辩解的口吻来讲述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3)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采用夸张、变形、象征、荒诞和漫画等手法来贴近某种奇特的现实,不是为了求奇求幻,而是为了把现实抽象成某种寓言,再借助读者的想象把寓言还原成某种现实。考点 2:伊沙贝尔·阿连德(单选)
阿连德的《幽灵之家》讲述的是财富和权力对人的异化,用现实主义手法较通俗地回忆了主人公埃斯特万·特鲁埃瓦悲欢离合的一生。
考点 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单选)
能够称得上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级的作家,主要有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考点 4:加西亚·马尔克斯(单选)
(1)1962 年,马尔克斯发表了短篇小说《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用戏谑、幽默、夸张的笔法描写了一位专制女家长的没落。
(2)《家长的没落》作为马尔克斯的长篇力作,是继卡彭铁尔《方法的根源》和巴斯托斯《我,至高无上者》之后又一部反独裁小说。
★★考点 5:加西亚·马尔克斯(填空、简答)
(1)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最为出色的魔幻现实主义长篇杰作。小说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描写马贡多小镇从诞生到消亡一百多年的兴衰史。在此过程中,外来文化不断冲击小镇。最后飓风刮来,把小镇卷走了。至此,一百多年的小镇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2)作品展现的小镇生活和哥伦比亚的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是对内战和香蕉热描写的部分。同时,这又是对整个拉美政治斗争和历经磨难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拉美人独特的寓真于幻的生存经验的生动概括。
(3)从整体角度看,《百年孤独》模仿《圣经》从旧约的“创世纪”之人类开始到新约的“启示录”之世界末日的写法,完整地影射了哥伦比亚、拉丁美洲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暗喻人们如果依旧不能摆脱孤独走向团结,注定只能走向毁灭。这正是题目“百年孤独”的深意所在。
▲图为通过ZEISS PerformanceFit 焕新性能升级综合改造包改造后的ZEISS PRISMO
ZEISS PerformanceFit
优势
一、 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控制系统等新组件以及最新测量软件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可使测量过程大大缩短,降低故障率,消除故障隐患,从而大大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二、提高能源效率
ZEISS AirSaver和ZEISS PowerSaver 集成功能可节省压缩空气和能源,大大降低三坐标在测量过程中的能耗需求,压缩空气可节省高达70%,能源可节省高达83%。
三、提高应用灵活性
纯接触式蔡司三坐标测量机在升级后可以与最新型的接触式、光学和粗糙度传感器配合使用,从而扩展应用范围。蔡司旋转测座探头还提供数万种测针组合,帮助节省空间。
四、符合高安全标准
用缝隙较小的新外壳替换旧外壳,以及在测量机外壳上安装传感器可确保设备符合最高安全标准和CE标准。一旦有操作者靠近并过于接近测量机,测量机的运动速度自动减慢,操作者无需手动将机器切换到安全模式。
五、节能减排
通过改造20年用龄的三坐标测量机,可使其使用寿命再延长10年。重复使用重型花岗岩和钢制底架,便无需制造或运输此类沉重零件,从而减少约2.6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六、智能管理
升级改造后的三坐标测量设备可完成智能化远程管理,远程维修和设备健康体检。更可匹配自动化技术,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安全和生产力。例如搭配SMART BARCODE软件实现自动化测量,匹配机器人,AGV运输车,扫码枪等多种自动化智能化方式实现测量应用的更新。